近期,我国多个地区出现了粘虫成虫,局部地区卵量激增,预示今年二代粘虫总体为中等发生。特别在河北、陕西、内蒙古等降水充沛、管理粗放地区,以及河南大部、江苏和安徽北部等地,麦秸多、湿度大,需警惕粘虫滞留当地造成危害。据预测,全国发生面积约为3000万亩,幼虫发生危害盛期在6月上旬末至7月上旬。
粘虫,是一种具有迁飞性、暴食性、杂食性的害虫,对玉米生长危害极大。成虫昼伏夜出,多在小麦中下部产卵,幼虫多在早晚活动,具有群集危害、暴食的特点。粘虫最适温度19~23℃,最适相对湿度为50~80%,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趋性,飞翔能力强,可远距离迁飞。
为有效防治粘虫,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:
- 农业防治:玉米出苗后,及时浅耕灭茬,破坏粘虫栖息环境。
- 人工捕杀:在幼虫取食的早晚时段,人工捏杀幼虫。
- 化学防治:当百株有虫10头以上时,可选用20%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、4.5%高效氯氰菊酯乳油、40%氯虫•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药剂,进行均匀喷雾。最好在幼虫三龄以前防治,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进行。
- 毒饵诱杀:用90%敌百虫拌炒香麸皮制成毒饵,傍晚时分撒施在玉米行间。
- 叶面喷雾:使用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进行叶面喷雾。
防治粘虫时,需注意以下几点:
- 尽量在幼虫三龄以前防治。
- 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进行防治。
- 喷药部位尽量施药在玉米心叶。
- 注意个人防护,严防中毒事故发生。
让我们科学防治,守护丰收的希望!
转载请注明来自青白江同成仁网络工作室,本文标题:《紧急:玉米粘虫即将爆发!怎样有效对付它?有办法! 》
百度分享代码,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