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版请点击这里
厦门的曾厝垵,一个曾经的旅游热点,如今却显得冷清而静谧。我于五月细雨中再次探访,却感受到了与往昔截然不同的氛围。
2019年的冬天,我初次造访曾厝垵,那时的它虽非旅游旺季,但依旧热闹非凡。街道两旁,小吃摊、民宿、旅游纪念品店各具特色,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活气息。然而,2022年的五月,当我再次踏入这片土地,却发现它仿佛变了一个模样。店铺纷纷闭门歇业,街道空旷,只余下零星的本地居民和电动车在午后的阳光下穿梭。
曾厝垵给我留下的直观印象,是一个迷宫般的存在。从渔村到旅游热点,它的改造和扩建似乎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,最终形成了一个迷宫般的布局。这种无序的改造,反而为其增添了一种独特的魅力,使其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仿古街和旅游村,而是有了自己的特色。
厦门的庙宇众多,曾厝垵也不例外。它的庙宇位于村外,与村内的教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然而,曾厝垵的大门却是一个败笔,无法与周围的滨海大道和民间小村相匹配。
如今,曾厝垵的小吃街显得更像是一条城市里的普通小吃街,中午只是开业意思一下,期待着晚上能有下班的市民前来。曾经挥舞着小旗的旅游团队不见了,自拍的游客也不见了,甚至揽客的店主都不见了。只剩下几个路边坐着的人问我是否去鼓浪屿,那种询问的语气中,似乎并不期待我能回答。
越往里走,越能感受到曾厝垵的“生活化”。本地人开始占据街头,而居民的存在让没有游客的曾厝垵依旧保持着生机和人气。这让我想起了国内许多旅游景点,常常因为某些考量将景区原住民迁出,结果导致景区失去了生活气,变成了展示区域,最终走向了同质化。
曾厝垵的商业以小饭店、小吃店和民宿为主,中间穿插着一些旅游纪念品和文创店。每家店铺都认真地装修并想展现出自己的个性,但遗憾的是,旅游纪念品和文创产品依然逃不出全国各大景区的套路。
村里的店家趁着没有游客的间隙进行装修,期望能迎来一个新的旅游旺季。我也最终买了一杯果汁,这里的果汁价格居然比集美还便宜,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。
午后的曾厝垵,显得安静而慵懒,仿佛一直是一个安静的小村,而非爆火的网红打卡地。居民和游客的交融,使得这里更像是一个市井,而非单纯的旅游景点。
怀念那些不用戴口罩的日子,期待曾厝垵的繁华早日重返。这个曾经热闹的地方,如今虽然冷清,但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,等待着下一次的繁华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青白江同成仁网络工作室,本文标题:《没了游客的曾厝垵,回归迷宫小村 》